移動支付普及,部分商傢“拒收現金”問題凸顯
- 2019-01-03 10:19:00
- admin 原創
- 2433
移動支付普及,部分商傢“拒收現金”問題凸顯
盒馬鮮生因“拒收現金”被央行約談:近期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在接到針對盒馬鮮生拒收現金的投訴後立卽展開調查,經查證,在盒馬鮮生消費必鬚使用其APP,現金無法使用,爲保障消費者的自主支付選擇權、居民特彆是老年人等偏好現金人群的正常生活,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第一時間要求盒馬鮮生做齣整改。
2018中國“拒收現金”現象整治現狀
2018年7月至12月是人民銀行整治拒收現金工作的集中整治期,自該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共處理拒收現金行爲602起,經約談、政策宣傳和批評教育,截至12月初,558 起已全部整改到位,44起正在處理過程中。
2018中國“拒收現金”輿論言值負曏
數據顯示,繫統監測期間“拒收現金”言值數據爲25.0,整體輿論偏負麵。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移動支付的普及給很多人帶來瞭便利,然而對於年長者來説卻是一箇很大的難題。更何況身爲消費者,我們有依法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拒收現金”是對正當權利的無理剝奪。
過半受訪網民外齣仍選擇攜帶少量現金
超九成60後受訪網民外齣會攜帶現金,僅有6.4%的60後受訪網民外齣不帶現金;超三成90後受訪網民外齣不帶現金,以移動支付爲主。調查顯示 60後網民日常外齣攜帶金額平均爲341.2元,而90後受訪網民僅爲248.1元;60後受訪網民中,外齣攜帶金額超過1000元的佔比達8.9%,而70、80、90後群體佔比均低於3.5%。
超六成受訪網民每日移動支付金額佔比過半
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網民每日使用移動支付佔總支付金額的60.0%以上,隻有4.5%的受訪網民移動支付支付金額佔比低於20%,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方式的迅速普及,“齣門隻帶手機”成爲大部分人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商傢也提供移動收款。因此,大多數受訪網民每日移動支付金額佔比較大。 90後受訪網民每日移動支付佔總支付金額比例的平均值爲70.8%,60後僅爲51.3%。
無需找零和紅包優惠是移動支付受歡迎主要原因
無需找零、紅包優惠、應用範圍廣是受訪網民傾曏於選擇移動支付的三大主要原因。然而 支付習慣、未綁定銀行卡、不會使用移動支付平颱是60後人群傾曏於選擇現金支付的三大主要原因;擔心資金被盜刷成爲各年齡人群傾曏選擇現金支付方式的重要原因。 超六成受訪網民認爲現金支付不會被移動支付取代 , 現金支付和移動支付會長期處於互爲依存,互爲髮展的狀態,現金支付前景仍然樂觀。
2 018中國“拒收現金”現象觀點總結
“無現金”社會的髮展需要放慢腳步
數據顯示,仍有近三成的60後受訪用戶傾曏於使用現金支付方式付款,60後受訪用戶每日移動支付僅佔總支付金額的一半。這錶明現金支付仍是年長者偏好的付款方式。老年人的支付習慣已經養成,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大大下降,支付方式的變革要以保障所有人的生活需求和權利爲前提,“無現金”社會的髮展也要放慢腳步等等掉隊的老年群體。
消費者維權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
不足一成受訪網民錶示遭遇“拒收現金”現象後會選擇投訴舉報,超八成消費者選擇放棄購買或改用移動支付。這錶明大多數消費者對於“拒收現金”違法的觀念仍不夠深入,法製社會下消費者維權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
新零售模式下支付方式的創新不能突破法律界限
爲保障消費者自主支付選擇權,保障居民特彆是老年人等偏好使用現金的人群正常生活、消費需求。7月12日,央行髮佈公告強調,任何單位和箇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新零售商業模式是支付創新髮展的源頭,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創新不能剝奪消費者權利,不能突破法律界限。
未來支付市場髮展方曏應與整體金融市場相融閤
隨著央行對“拒收現金”現象的整治,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諧髮展將會是支付市場的髮展趨勢,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支付過程和方式的創新要與現有金融支付體繫相對接,未來支付市場的髮展方曏也應與整體金融市場相融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