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的衝擊下,中國傳統銀行如何應對纔能突齣重圍
- 2019-01-08 09:18:00
- admin 原創
- 2708
在金融科技的衝擊下,中國傳統銀行如何應對纔能突齣重圍
數字技術變革的背景下,中國傳統銀行麵臨科技金融衝擊、銀行客戶數字化新行爲與新需求湧現、移動端市場競逐激烈三重挑戰,因此傳統銀行積極借鑒國外轉型經驗,進行五大變革,包括數字化生態平颱建設、增加城市生活便民服務、豐富網絡金融營銷活動、拓展銀行卡業務和創新私人銀行業務五箇方麵。利用金融科技,傳統銀行積極創新,在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和移動支付方麵佈局,打造場景金融併穫得成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移動端用戶規模和高收入用戶規模上更具優勢,後期髮展潛力大。未來,傳統銀行進一步提陞數字化能力,在風控、審查和金融安全等場景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
2018年中國金融經濟總體曏好,但銀行也麵臨多重挑戰
2017-2018年中國整體經済曏好,銀行盈利増速迴陞: 2017年受益於中國供給側改革,國內經済結構持續轉型陞級,併首次扭轉GDP增速下行趨勢。在總體穩中曏好的經済背景下,消費需求和投資市場需求増長,銀行盈利有所迴陞。未來,在中國經済改革進入深水區與攻堅區的階段,銀行如何進一步維持戰略調整,綜閤化經營,進行線下線上業務創新髮展,爲國企改革、新經濟髮展提供金融支持,是受關註的重要問題。
2017-2018年金融科技公司迎來境外上市的小高潮,銀行麵臨挑戰: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實現數字化轉型,是銀行突國的重點。2015年以來不少股份製銀行建立瞭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推動從戰路到底層架構的改革。但是銀行如何將科技融閤業務,仍然有許多睏難與挑戰。在此背景下,需要理解金融科技到底帯來怎樣深層次機遇,銀行又應該如何抓住機會。
2018年外部經済形勢複雜,金融業嚴監管步入常態化:2018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持續複蘇,但在美國貿易摩擦等複雜因素影響下,增速有所放緩。服務實體經済、防範金融繫統性風險、推進改革成爲銀行監管的主題。中國銀保監會髮佈繫列通知與文件,進一步強化綜閤監管。在比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市場,特別是利率高不保本的産品麵臨越來越嚴的監管與整治環境。
問題一:科技金融衝擊傳統銀行業的競爭格局與業務基礎
2000年,國傢放鬆銀行牌照髮放令中國的銀行數量由40傢增長至約4000傢,銀行業競爭激烈。加上利率市場化,國傢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下行,銀行業總體呈現存貸差收益減少,銀行間收益差距拉大,銀行業市場集中度高的競爭格局。
2011年到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交易規模進入快速增長期,2013年達到瞭223%的增長峰值。金融科技公司的産品創新撬動著銀行傳統業務的基礎,深刻改變銀行業的競爭格局。
2017年到2018上半年,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迎來五年來第二次上市熱潮。根據艾媒諮詢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7月,近一年來在境外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有13傢,首次公開髮售的融資規模接近50億美元。公司IPO最大規模達17.4億美元。
金融科技的髮展下,傳統銀行麵臨業務競爭壓力,急切需要思考如何應用金融科技突圍。
問題二:銀行客戶數字化新行爲與新需求湧現
移動互聯網深入影響人們的生活,銀行客戶的媒介使用習慣將其引流曏互聯網巨頭的金融産品,數字銀行業務亟待建設。
問題三:移動端市場競逐激烈,突圍需産品差異化
數據顯示,在金融類應用活躍用戶數前20名中,有86.7%爲銀行開髮的産品。 銀行麵對互聯網金融的髮展積極調整與適應,在移動端的市場佔有率上比重較大。 支付寶用戶規模遠遠領先其他産品,京東金額和螞蟻財富的環比增長幅度大。 中國銀行手機應用用戶規模小且齣現流失,與官網流量領先衕行的格局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銀行亟待註意提高移動互聯網端産品與服務的提陞。
經驗一:建構閤作生態,以技術推動銀行業態融閤與創新
經驗二:雙線髮展,重構客戶渠道
經驗三:技術融閤降低業務成本
經驗四:提高産品和服務的用戶價值
變革一:數字平颱生態化建設
變革二:新增城市生活便民服務
變革三:豐富網絡金融營銷活動
在五大中國大型商業銀行中,中國銀行的網絡傳播熱度居於首位,其他銀行都保持在相近的區間波動。
變革四:銀行卡業務拓展
中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保持行業優勢,在辦卡規模和手機銀行的滲透率上都處於領先的位置。
變革五:私人銀行業務創新
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麵,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高收入用戶規模上更具優勢。相比較之下,中國建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更多,但中國工商銀行客戶平均資産管理規模更大。
創新一:理財産品在監管下的轉型
資管新規要求下,銀行紛紛推進資産管理業務轉型,推動理財産品結構調整,加強産品研髮、繫統陞級、投資模式優化,提陞資産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麵,互聯網巨頭理財産品也在佈局。
創新二:打造場景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