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掉入“黑洞”,愚弄司法與大衆纔是“罪惡”之根本?
- 2019-04-17 20:42:00
- admin 原創
- 2362
視覺中國掉入“黑洞”,愚弄司法與大衆纔是“罪惡”之根本?
2019年4月11日,視覺中國(000681.SZ)聲稱“黑洞”的版權歸屬該公司所有,其他公開使用需支付版權費用,這一言行引髮軒然大波。事件的持續髮酵令圖片版權問題成爲熱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媒體髮聲要規範維權,避免版權保護陷入“黑洞”。隨之,視覺中國以版權訴訟爲核心的盈利模式也逐漸被各箇大媒體扒齣,更是引髮瞭極大的聲討浪潮。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上市公司視覺中國法律訴訟有141條,其旂下兩傢公司漢華易美涉及法律訴訟4011條,華蓋創意公司涉及法律訴訟8000餘條,三傢公司涉及糾紛案件共12000餘條,其中案由大部分爲起訴他人公司作品侵權。
大批量的主動訴訟,從側麵印證瞭視覺中國“版權勒索”的商業模式,這也正是其引髮公憤的根結所在。但深究事件根本,視覺中國的“罪惡”併不僅限於其釣魚維權、勒索維權商業模式。
據網絡穫悉,雷騰律所:紅巾藍蛙15日髮佈的一篇文章《視覺中國遠比你想象的無恥》直指視覺中國愚弄瞭司法與大衆。
該文章指齣,輿論在大肆批判視覺中國的釣魚維權、勒索維權商業模式,但這併沒有觸及到視覺中國罪惡之根本。“釣魚維權、勒索維權”,你最多説牠不道德,但改變不瞭你自身侵權的性質認定,這也是爲什麽過去多年視覺中國雖屢遭聲討,卻仍能屢屢穫得司法判決支持的原因。
文章痛批,視覺中國真正之無恥在於,牠通過僞裝編造的訴訟證據鍊條,愚弄瞭中國司法部門,愚弄瞭中國大衆。涉及視覺中國的成韆上萬件司法判決中,很多情況下,視覺中國本身併未穫得閤法的版權訴訟授權,或者其圖片本身就是侵權作品。但就是靠著證據上的“包裝技巧”,視覺中國成功撬動瞭司法天平的傾斜,使無數企業相信瞭其版權保護者的身份。
因爲一張黑洞照片,視覺中國陷入到如今被全網討伐的境地。事件髮展到如今,除瞭央視評論、官媒及名人髮聲外,國傢版權局也對該事件給予瞭極大的重視。
針對刷屏的視覺中國事件,國傢版權局此前曾作齣迴應稱,國傢版權局重視圖片版權保護,依法維護著作權人閤法權益。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製,規範版權運營,閤法閤理維權,不得濫用權利。國傢版權局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卽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另據中新社報道,4月16日,國傢版權局版權管理局局長於慈珂在北京舉辦的電影與版權論罎上再度迴應“視覺中國”風波,稱將持續關註。
雷騰律所以上文章錶示,我們很高興看到國傢版權局已經對視覺中國事件進行錶態,但是版權領域管理的長治久安可能需要從強化中國版權執法監管力量開始。事情髮展到今天,視覺中國等公司麵臨的恐怕不是簡單地整頓那麽簡單瞭,相關部門理應深挖背後的違法行爲,研究事件背後的真正成因,纔能真正杜絶此類違法事件的再次髮生。
附:《視覺中國遠比你想象的無恥》全文
一、愚弄司法與大衆
輿論在大肆批判視覺中國的釣魚維權、勒索維權商業模式,但這併沒有觸及到視覺中國罪惡之根本。“釣魚維權、勒索維權”,你最多説牠不道德,但改變不瞭你自身侵權的性質認定,這也是爲什麽過去多年視覺中國雖屢遭聲討,卻仍能屢屢穫得司法判決支持的原因。
視覺中國真正之無恥在於,牠通過僞裝編造的訴訟證據鍊條,愚弄瞭中國司法部門,愚弄瞭中國大衆。涉及視覺中國的成韆上萬件司法判決中,很多情況下,視覺中國本身併未穫得閤法的版權訴訟授權,或者其圖片本身就是侵權作品。但就是靠著證據上的“包裝技巧”,視覺中國成功撬動瞭司法天平的傾斜,使無數企業相信瞭其版權保護者的身份。
二、偷樑換柱
視覺中國提起訴訟主要通過旂下的兩傢公司: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和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而這兩傢公司在訴訟中屢屢穫得司法判決支持的主要依據,就是美國Getty公司(Getty Images Inc.)的《版權確認及授權書》。
不管是美國Getty公司還是視覺中國(華蓋創意、漢華易美),都是圖片的分銷網絡平颱,併非所有圖片的版權所有者,真正的版權所有者是提供圖片的攝影師。怎麽纔能撇開著作權人由自己作爲權利人提起訴訟呢?華蓋公司在英文《版權確認及授權書》的中文翻譯上動瞭腦筋。這份由美國Getty公司副總裁籤署的《版權確認及授權書》英文是這樣的:
I confirm that Getty Images Inc., ultimately holds the Getty Images group of companies (including Getty Images International, Getty Images (US), Getty Images (Seattle) Inc. Getty Images (Canada)Inc., etc ) which have the right to display, market and license all usage rights (including copyright) related to all images for the brand collection on the attached list (exhibit A )。
其原意是:本人確認Getty Images Inc.最終擁有Getty Images多傢公司【包括Getty Images國際、Getty Images(美國)、Getty Images(西雅圖)有限公司、Getty Images(加拿大)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括號內的公司)有權對一切與附錶(附件A)所列品牌集閤全部圖像進行展示、營銷和使用權(含版權使用權)許可。
而華蓋公司曏法院提交的中文譯本卻變成瞭:本人確認:Getty Images Inc.擁有對Getty Images 集糰公司【包括Getty Images International, Getty Images (US), Getty Images (Seattle) Inc. Getty Images (Canada)Inc.等】的終極擁有權,其對附件A中所列齣之品牌相關的所有圖像享有版權,有權展示、銷售和許可他人使用附件A中所列齣之品牌相關的所有圖像。
就這樣靠著翻譯上的“偷樑換柱”,這箇圖片分銷網站美國Getty公司變成瞭所有圖片的版權人。要知道,版權使用權的轉授權與版權人的直接授權存在根本性的差彆,轉授權情況下,被授權人根本無權提起索賠訴訟。而在美國Getty成爲版權所有人之後,順理成章地,華蓋公司就可以從美國Getty公司穫得提起版權訴訟及索賠的授權。
三、嚐到甜頭
爲什麽視覺中國此次會愚蠢地聲稱其擁有“黑洞”圖片的版權?因爲過往的索賠和訴訟慣性,使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爲,凡是在美國Getty公司等閤作夥伴網站上銷售或者展示的圖片,都可以視爲視覺中國擁有版權人的直接授權,都會成爲其揮舞版權索賠大棒的素材。
這份《版權確認及授權書》經過北京思必鋭翻譯有限公司的翻譯,又經過北京方圓公證處的“中英文一緻性”公證。多年來這份《版權確認及授權書》矇混瞭不計其數“涉嫌侵權”的企業,穫得瞭成韆上萬箇勝訴的法院判決。
凡是熟悉涉外訴訟的律師都知道,很多作爲證據的外文資料的翻譯,往往都是當事人自己翻譯,然後找翻譯機構蓋章。我們無意猜測北京思必鋭翻譯有限公司在此中的角色到底如何,但是牠和方圓公證處“客觀上”卻成爲瞭視覺中國的幫兇,則是無可置疑。我們曾經聯繫過北京方圓公證處,建議其撤銷公證書,但是被其以“我們隻認翻譯公司的章,至於中英文是否一緻我們無從判斷”爲由,予以拒絶。
四、挑戰華蓋模式
2017年初,我們的多傢顧問單位都收到瞭華蓋公司的索賠律師函。也就是在這箇階段,我們開始深入研究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滕立章律師在辦公室的黑闆上寫瞭“華蓋模式”四箇字,打瞭箇叉叉,併髮瞭箇朋友圈宣告“挑戰華蓋模式”的開始。在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訴東方風行(上海)生活多媒體有限公司圖片侵權糾紛繫列案件中,作爲被告方代理律師,我們在法庭上充分揭露瞭華蓋僞造證據的非法做法。
非常感謝朝陽區人民法院譚雅文法官,在我們所代理的一繫列案件判決結果中,均支持瞭我們的主張,駁迴瞭華蓋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唯一遺憾的是,判決書對於華蓋公司僞造《版權確認及授權書》的問題併沒有做齣明確細緻的説明。當然,我們也充分理解,因爲連我們自己都睏惑,如果認定這份《版權確認及授權書》是假的,那麽過去這成韆上萬件司法判決到底該如何處理?中國司法史上恐怕還從沒有過這麽大批量案件的再審。
這繫列案件穫勝之後,我們的多傢法律顧問單位因此穫益,憑著我們的穫勝判決書與對方交涉,基本都沒有遭受財産損失,沒有遭受訴訟的摺磨。
我們在雷騰律師的博客上髮錶瞭文章《你的公司被華蓋起訴圖片侵權瞭嗎》,指齣《版權確認及授權書》的瑕疵,以警示後來可能的受害企業,我們也公開瞭我們的判決書,希望後來者得以受益。
很可惜,這隻是我們的一廂情願,2017年之後,仍有大批的受害企業前赴後繼齣現。
我們糰隊的陳超律師也曾經代理應對全景公司圖片索賠的案件,全景公司將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的圖片版權據爲己有進行維權訴訟,爲此,我們的律師曾專門髮郵件給北京理工大學,希望其關註被侵權的情況,因爲我們相信,很多對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圖片感興趣進行使用的人很可能就是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友,很可惜,我們的郵件也石沉大海。
我們時常在想,視覺中國、全景這些網站的非法業務模式爲何會髮展到今天?這裡麵有被索賠企業應對不積極、應對不專業的原因,也有企業憚於“被侵權索賠”的聲譽影響或者不願承擔司法訴訟成本而主動和解的原因,有第三方翻譯機構、公證機構、法律服務機構助紂爲虐的原因,有部分法院審查不嚴的原因,也有真實版權權利人維權不力的原因等等。
五、版權管理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近幾年中國版權行政管理的弱化。著作權法是一箇非常複雜的法學學科,需要有一箇真正專業的行政監管部門,需要一批真正懂版權的管理人員。然而,近幾年的行政機構改革中,版權行政監管職能在持續弱化,除瞭國傢版權局之外,很多地方的版權局都沒有行政執法職能,而是由地方組建的文化行政執法總隊進行執法。文化行政執法總隊職能範圍寬泛,往往缺乏對版權領域的專業研究,版權執法的專業性明顯不足。而在原新聞齣版廣電局機構分拆改革後,又有很多對版權領域有專業研究的工作人員被分流到新組建的廣電局。
我們很高興看到國傢版權局已經對視覺中國事件進行錶態,但是版權領域管理的長治久安可能需要從強化中國版權執法監管力量開始。要知道,中國的企業不止要麵對視覺中國、全景等公司的版權索賠,還需要時刻麵對各類字體、字庫的侵權索賠,麵對各類常用軟件的侵權索賠等等,版權領域監管不力,企業營商環境的改善就沒有任何希望。
事情髮展到今天,視覺中國等公司麵臨的恐怕不是簡單地整頓那麽簡單瞭,相關部門理應深挖背後的違法行爲,研究事件背後的真正成因,纔能真正杜絶此類違法事件的再次髮生。
(雷騰律所:紅巾藍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