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企業圖片文字版權糾紛專題研究報告
- 2019-04-17 20:48:00
- admin 原創
- 2347
2019年4月視覺中國因黑洞及國旂國徽圖片導緻的版權維權爭議事件,引髮瞭公衆對“版權碰瓷”這一企業行爲的關註。事件髮生後,視覺中國品牌形象一落韆丈。數據顯示,視覺中國的言值指數由4月10日的44.3降至4月16日的8.2,網絡口碑呈現一麵倒的負麵態勢。數據顯示,78.8%的受訪企業認爲,視覺中國的維權方式屬於敲詐。而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解決版權糾紛耗時在3箇月以上,且69.0%的受訪企業認爲處理“版權碰瓷”糾紛已對企業造成負擔。企業濫用維權導緻“版權碰瓷”現象癒加頻繁,對於社會秩序已造成嚴重榦擾,這類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行爲也引來公衆憤慨之情,72.4%的受訪網民認爲行業頻髮的版權糾紛問題是涉事企業故意而爲,38.3%的受訪網民認爲該類行爲已觸及公衆底線。
核心觀點
視覺中國黑洞聲明引風波,官媒聲討“版權碰瓷”。在視覺中國針對黑洞照片版權聲明後,事件引髮社會熱議。隨後共青糰中央髮微博質問視覺中國國旂、國徽版權問題更是將事件全麵陞級。針對視覺中國整體的商業模式運作,官媒紛紛髮聲,質疑視覺中國業務爲“版權碰瓷”,呼籲切實推進版權保護工作,不能給“維權碰瓷”可乘之機。
視覺中國“黑洞”版權事件負麵輿情持續髮酵,令視覺中國品牌形象一落韆丈。數據顯示,視覺中國的言值指數由4月10日的44.3降至4月16日的8.2,網絡口碑呈現一麵倒的負麵態勢。
“版權碰瓷”問題已對中國企業造成嚴重負擔。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解決“版權碰瓷”糾紛用時在3箇月以上;69.0%的受訪企業認爲處理糾紛已對企業造成負擔。“版權碰瓷”企業通過氾濫的版權起訴能穫取盈利,但被起訴方卻要花費時間、金錢、精力處理,無論結果如何都對企業正常運營造成極大影響。艾媒分析師認爲,企業傢的主要精力應該是放在髮展上,不應該花在應對無謂的版權糾紛上;結閤我國近年經濟存在下行的壓力環境下,建議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此普遍現象。
企業認爲版權方存心“碰瓷”是導緻版權糾紛頻髮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 41.7%的受訪企業認爲版權方存心碰瓷以牟取高額賠償是版權侵權問題頻繁髮生的主要原因。受訪企業認爲,雖然政府和社會一直推行知識産權保護理念,但維權企業濫用版權起訴屬於“碰瓷”行爲,榦擾知識産權保護市場的良性髮展,是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的錶現。
維權行爲不應成爲創收工具 引導群衆是主導曏
目前中國群衆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日趨成熟,作爲中國最大的圖庫,視覺中國應該對行業起到正麵引導作用,而不應僅僅將維權作爲一種穫利工具。採用積極手段如促銷、普法、廣告、新聞,從正麵引導消費者瞭解法規,主動規範自己的行爲,衕樣可以減少侵權行爲。隻有推動行業良性循環,纔能帶動更大的市場。
濫用版權穫利商業模式存短闆 企業更應擔起社會責任感
雖然現階段社會對於知識産權保護重視程度不斷提陞,但網絡圖片、字體等作品版權來源不清晰的問題普遍,容易引起“版權碰瓷”問題。而如視覺中國這類靠專業打官司曏企業收取高額賠償爲主要盈利模式的企業,如果不給客戶和行業樹立正確主流企業社會責任感,其聲譽將持續走低,商業模式必將充滿不確定性,很難贏取公衆的信心。
版權維護市場秩序有待規範 相關企業應提高法律意識
目前中國版權維護方麵引髮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相關版權歸屬界定、作品版權登記等不明晰,公衆甄彆版權作品以及申請版權存在睏難,未來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版權法規的界定,併簡化版權登記程序。另一方麵,作爲內容使用者應進一步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尊重、保護他人智力成果,購買正版産品或者使用免費的開源産品。